閱讀記錄 | 搜小說

峨眉男徒在都市分節 43

恨無痕 / 著
 加書籤  朗讀 滾屏

翻译名义集

最新网址发邮件: dz@CIGE520.COM

姑苏景德寺普师法云编

夫翻译者。谓翻梵天之语。转成汉地之言。音虽似别。义则同。宋僧传云。如翻锦绣背面俱华。但左右同耳。译之言易也。谓以所有。易其所无。故以此方之经。而显彼土之法。周礼掌四方之语。各有其官。东方曰寄。南方曰象。西方曰狄鞮。北方曰译。今通西言而云译者。盖汉世多事北方。而译官兼善西语。故腾始至。而译四十二章。因称译也。言名义者。能诠曰名。所以为义。能诠之名。胡梵音别。自汉至隋。皆指西域以为胡国。唐有彦琮法师。独分胡梵。葱岭已西。并属梵种。铁门之左。皆曰胡乡。言梵音者。劫初廓然。光音天神降为祖。宣流梵音。故西域记云。详其文字。梵天所制。原始垂则。四十七言。寓成。随事转用。流演枝派。其源浸广。因地随微有改。语其较。未异本源。而中印度。特为详正。辞调和雅。与天音同。气韵清亮。为轨则。

或问。玄奘三藏义净法师。西游梵国。东译华言。指其古翻。证曰旧讹。岂可初地龙树论梵音而(如以耆阇名鹫。掘名头。奘云讹也。今云姞栗罗矩吒)。三贤罗什译秦言而未正(什译罗睺罗为覆障。奘译罗怙罗为执)。既皆纰缪。安得通。泽及古今福资幽显。今试释曰。秦楚之国。笔聿名殊。殷夏之时。文质别。况其五印度别千载遥。时移俗化。言名迁。遂致梁唐之新传。乃殊秦晋之旧译。苟能晓意。何必封言。设筌虽殊。得鱼安别。法云十岁无知。三学圣。殊昧梵言。由是思义思类。随见随录。但经论文散。疏记义广。添削。时将二纪。编成七卷六十四篇。十号三。居然列目。四洲七趣。灿尔在掌。免检阅之劳。资诚证之美。但愧义天弥广。管见奚周。海幽。蠡测焉。其诸鈌疑。倾俟博达者也。时宋绍十三年。岁次癸亥。仲秋晦。居弥陀院。扶病云尔。·十种通号第

·诸佛别名第二

·通别三第三

·释尊别名第四

·三乘通号第五

·菩萨别名第六

·度五比丘第七

·十子第八

·总诸声闻第九

·宗释论主第十

·宗翻译主第十

·七众子第十二

·僧伽众名第十三

十种通号第

福田论叙三曰。功成妙智。登圆觉佛也。玄理幽微。正诚法也。戒守真威仪俗僧也。皆是四生导首。六趣舟航。故名为。无机子问曰。如涅槃云。诸佛所师。所谓法也。则应立举法为初。何缘垂训佛居先耶。释曰。能弘。非。佛有能演之功。法无自显之。犹若伏藏藉。故初称佛。然示法。佛有无量德。亦有无量名。故今此集。先列十号。言十号者。仿同先迹号。二堪为福田号。三遍知法界号。四果显因德号。五妙往菩提号。六达伪通真号。七摄化从号。八应机授法号。九觉悟归真号。十三界独尊号。

梵语多陀阿伽陀。亦云怛闼阿竭。秦翻为如。金刚经云。无所从。亦无所去。故名如。此以法释。转法论云。第义谛名如。正觉名。此以报释。成实论云。乘如实成正觉。故名如。此约应释。

阿罗诃。秦云应供。论云。应受切天地众生供养。亦翻杀贼。又翻生。观经疏云。天竺三名相近。阿罗诃翻应供。阿罗汉翻无生。阿卢汉翻杀贼。

三藐三佛陀。亦云三耶三菩。秦言正遍知。论云。是言正遍知切法。什师言。正遍觉也。言法无差故言正。智无周故言遍。梦故言觉。妙宗云。此之三号。即召三德。今就所观义当三谛。正遍知即般若真谛也。应供即解脱俗谛也。如即法中谛也。故维云。阿难若广说此三句义。汝以劫寿受。

鞞侈遮罗那三般那。秦言明行足。论云。宿命天眼漏名为三明。三乘虽得三明。明足。佛悉足。是为异也。

修伽陀。秦言好去。论云。于种种诸提无量智慧中去。或名修伽度。此云善逝。菩萨地持经云。第升。永复还。故名善逝。

路伽惫。论云。是名知世间。知二种世间。众生。二非众生。及如实相。知世间果。世间因。世间灭。世间。地持经云。知世间众生界。切种烦恼。及清净。名世间解。

阿耨多罗。秦云无论云。如诸法中涅槃无。众生中佛亦无。地持经云。唯丈夫名无士。经云。有所断者。名有士。无所断者名无士。

富楼沙昙藐娑罗提。秦云可化丈夫调御师。论云。佛以智故。有时美语。有时苦切语。有时杂语。令。若言佛为女调御师。为尊重。若说丈夫切都摄。

[章節報錯] [本書更多新章節] [推薦作品]
目錄
大家正在讀
作品大綱 返回介紹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當前日期:2025年5月28日 14:0
Copyright © 2009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(切回簡體版)

聯絡途徑:mail